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
學經歷請連結:https://smartsurgeo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162914
**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,請洽 yy179@yahoo.com.tw,或電(06)2150237**
【警語】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、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,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,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,若有醫療上需要,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。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,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,並由其代寄,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。
【提醒】術前狀態因人而異,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。
【建議】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,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,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。
奇怪!為什麼寶寶的脖子突然多了幾個瘤- 幼兒頸部淋巴結肥大
帶過小孩的媽媽或保母常會有類似的經驗,可在幼兒頸部外側、耳後或枕部摸到一顆或十數顆不等之硬塊,雖然大小不一,大多不大於1公分,儘管長的再大也不會超過3公分,並且不痛不癢,容易在皮下滑動-這便是6歲以下幼兒常見的「非特異性淋巴結肥大」。
人在學齡前時期,頸部淋巴系統特別發達,常會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而增生肥大,一般而言不用治療,幾個星期後即會自動消失。這種「非特異性淋巴結肥大」佔幼兒頸部淋巴結肥大的大部份,也是唯一不用治療就會自行痊癒;除此之外,還有幾種需要治療才會癒合的淋巴結肥大,需要我們細心分辨,將分述如下。
三歲以下幼兒咽喉極易受到球菌感染,一部份細菌會沿著淋巴管流到頸部淋巴結,這就形成「急性淋巴腺炎」。它和「非特異性淋巴結肥大」最大不同是淋巴結上的表皮會有紅腫,並且讓我們無法很清楚的感覺出淋巴結的大小。治療方法很簡單,給予抗生素即可;如果藥物無效,形成摸起來軟軟的膿瘍,只要切開將膿引流出來即可,非常容易。
有些家庭會養些貓、狗或猴子,在餵食或接觸的過程中不慎傷到表皮,此種動物特有之病毒便會進入幼兒體內,造成淋巴結腫大,大多位於手足部位,偶爾出現在頸部,謂之「貓抓症」。一般而言不用治療,23週後會自行消失,如果化膿則需借助外科處理。
「結核性頸部淋巴腺炎」-此病發病率不一,原則上和所處環境之公共衛生水準有關,通常在頸部摸到35公分不痛不癢之腫塊,合併周邊組織發炎,故不易在皮下滑動,皮膚呈紫色病變,更嚴重時表皮呈現潰瘍,且有乳酪狀分泌物。一般依治療方法不同分成兩大類,一為人或牛型結核,此型除開刀切除外,尚須長期藥物治療;二為家禽型結核,此種只需外科治療即可,不需服用任何藥物即可治癒。
最後約有百分之三的淋巴結腫大是和淋巴瘤、白血病或癌症轉移有關,所佔比例雖不高,但造成的後果最嚴重。因此良性和惡性淋巴結肥大的鑑別診斷,便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,讓每一種症狀得到它應有的治療。
【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,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,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,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】
【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,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,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,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】
#淋巴結腫大 #腫塊 #感染 #膿瘍 #貓抓症 #組織發炎 #淋巴腺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