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男性重建外科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鍾侑谷

學經歷請連結:https://smartsurgeon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2162914

**若您有任何相關困擾,請洽 yy179@yahoo.com.tw,或電(06)2150237**

【警語】內文之醫療手術畫面含有血跡、標本及局部外生殖器,儘管已用馬賽克做模糊處理,仍不適合兒童及少年觀看,若有醫療上需要,仍須由家長觀看研究。未滿18歲寄送基本資料及照片做就診前準備,須取得父母或監護人同意,並由其代寄,未成年人就診須由父母或監護人陪同。

【提醒】術前狀態因人而異,術後狀況將因個人體質與照護而有所差異。

【建議】請將閱讀介面由手機版轉為電腦版,即可取得關於男性重建外科的完整分類與內容,有助於您的資訊搜尋。

   處於資訊高流量的今日,大大提升現代人對於各個面向知識的追求欲望與便利性,筆者於門診時,強烈感受到這股力量,經常聽到家屬強烈渴望能於術前盡可能了解整個手術內容,卻抱怨找不到更深入的資料,而成為催生筆者一系列「寫實衛教文章的動力來源之一。家屬非常可愛也可佩,嘴巴喊著「看這些『肉』好恐怖」,卻又仔細盯著文章閱讀、提出發問,為了親人手術,那股傾全力發奮圖強「念書」的模樣,常讓筆者心中極為感動,這就是親情的無私的愛。

   內視鏡手術是透過一根專屬的光學鏡頭,將體內的影像傳到監視器上,讓醫師與其他醫護人員能清楚看到體內狀況,避開神經、血管,利用特定的器械達到治療觀察人體內部器官之目的,是一種讓手術傷口及患者身體組織所受破壞減至最小的手術方式。內視鏡的基本套件包括(1)照明系統:將光線導入體內,照亮手術部位。(2)影像傳輸系統。(3) 內視鏡套管:供器械進出操作的工作管道。(4)手術操作器械:視手術項目決定。

   以往的內視鏡手術,須多孔(視手術項目與醫師個人技巧而定)供操作器械進出。隨著醫療器材的精進,發展成僅須單孔就可同時供多支器械進出操作。內視鏡的耗材相當昂貴,尤其是單孔內視鏡,所須套件多,考量經濟效益,臨床上有些醫生會依個人手術技巧與習性,發揮創造力,各出奇招,想辦法取材改良,本文介紹的就是筆者自己的改良方式。

   單孔內視鏡套件比傳統內視鏡多出2個基本配備:傷口護套(左圖)&套管托架(右圖),者為保護切口,並固定的切口進出範圍,供器械進出操作,者為架設套管的基地盤,猶如建築物的地基,維持套管彼此間的間距,讓器械不會互相交纏妨礙操作

未命名.jpg

   圖A是傳統內視鏡方式,若手術需要3個套管(提供器械進入人體的工作管道),則須3個個別切口單孔內視鏡乃利用傷口護套固定切口範圍,再將所有的套管整合在1個套管托架上(如圖B黃色箭頭所指的綠色盤子--內視鏡套管托架),然後插上套管(綠色支架上面插的那3管),供操作器械進出。筆者的「鍾氏單孔內視鏡」乃利用外科手套取代套管托架及套管(如圖3):將套管托架改良成外科手套的手掌及手腕部位(圖C黃色箭頭取代圖B黃色箭頭),將套管以外科手套手指部位替代之(紅色雙箭頭)。

未命名1.jpg

單孔內視鏡 v.s. 鍾氏單孔內視鏡

將單孔內視鏡與「鍾氏單孔內視鏡」分別運用於腹腔手術時,工序上個別化的差異,逐步以下列圖示說明之。兩者同一步驟的不同處理方式,分別以A、B表示,A代表單孔內視鏡的工序,B代表「鍾氏單孔內視鏡」的工序

圖  1:沿肚臍上方摺痕處以龍膽紫預做切口註記。

圖  2:沿著註記施打長效型局麻藥劑,並劃開註記處。

圖  3:將傷口護套的一端置入切口內,另一端則固定切口外(圖4)。

※圖5A:先將套管托架套住傷口護套,並把手術所須套管數量固定於套管托架上。

※圖5B:以外科手套取代套管托架,套住傷口護套,以外科手套手指部位取代套管,圖中紅色雙箭頭代表替代關係。

※圖6A:將所須器械逐項放入套管。

※圖6B:將所須器械逐項置入外科手套手指,並以外科專用黑色絲線固定之。

**手術完畢,將所有內視鏡器具逐項拆卸

圖  7:以可吸收線採內縫法縫合切口,利用肚臍的天然摺痕隱藏切口縫線,達到疤痕效果。

圖  8:於縫合處貼上美容膠帶。

圖  9:蓋上紗布,貼上防水性美容膠布,一星期後即可撕掉。回家後不能泡澡,可沖澡。 

未命名2.jpg

【本文乃基於人體生理解剖知識,加上數十年實務手術經驗所得之總結,提供另一種思維謹供參考,實際情況仍應依個案而定】

#單孔內視鏡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鍾侑谷-其他手術 的頭像
    鍾侑谷-其他手術

    鍾侑谷醫師其他手術分享

    鍾侑谷-其他手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